查看原文
其他

“清流精灵”重现翠湖,期待这一片水中的莫奈花园

镜朗君 镜朗生态
2024-09-09


序言


在景色秀丽的昆明翠湖,曾养育着生生不息的“清流精灵”。在和人们阔别50年后,我们终于盼来了它的回归。

星星点点、随波荡漾,是它们亲切的问候。

翠湖中开出的海菜花


细心的本地居民们都已经发现了它,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打卡,欢迎它重新回家。“上月来还没看到这些刚刚栽种的海菜花,这次来才注意到。”5月6日,有一段时间没来翠湖公园的市民杨阿姨,在翠湖唐堤旁的水域里发现了很多海菜花,显得好奇又惊喜。[1]



[1] 来源于云南信息报发布的《翠湖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成效初现海菜花时隔半个世纪重现翠湖》

市民在翠湖公园“打卡”海菜花

为响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21年12月,由政府部门主导,在汇丰中国和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的支持下,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镜朗生态”)开始昆明翠湖开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翠湖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并探索出新的方向,使海菜花时隔半个世纪重新绽放。




  【海菜花——隐匿近五十年的“清流精灵”】  


提起云南的特色美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就是备受调侃的“红伞伞白杆杆”。然而,在野生菌家喻户晓之前,海菜花其实早已名声在外, “清流精灵”、“水性杨花”等是最广为人知的艺名。

作为云南当地的一张标志性味觉名片,海菜花曾经在云南滇池等多数高原湖泊和湖区的池塘、水沟中均有分布,甚至藕塘和茨菇田中也有生长。

“海菜花,开白花,爱洗澡的小娃娃;清清的水,不带泥也不带沙;莲池到处是海菜的家。” 昆明的一首老童谣,也生动描绘了海菜花的生长环境。

海菜花的原生生境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海菜花这一特色高原水生植物逐渐消退。昆明翠湖公园曾因盛开海菜花得名“菜海子”,但半个多世纪前,由于翠湖干涸,海菜花也从此在这里绝迹。






  【 野外重引入海菜花?怕是种不活 】  


海菜花作为云南老牌特色菜被屡屡端上餐桌,清甜爽口的海菜芋头汤、滑嫩细腻的清炒海菜花,清香解暑的凉拌海菜花… 凡此种种花样菜品常驻于云南旅游必吃的美食清单,经济价值可见一斑。但海菜花在野外环境中的重引入恢复工作却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海菜花供食用的部分是花葶(花序轴),可炒、可煮、可蒸,也可做成咸菜——海菜酢


因此,镜朗生态在启动项目实施之前,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有海菜花自然分布的区域和人工种植的海菜花田进行了实地考察。

镜朗生态还咨询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杨宇明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等权威专家前辈,更加坚定了对通过NbS技术手段在翠湖重引入海菜花的思路。

基于调研结果及此前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开展水生态修复的经验,对翠湖水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编制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在“九五”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重点湖泊、河流以及地区进行污染治理,启动了“三湖”“三河”“两区”的污染防治,其中,“三湖”就包括滇池。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杞麓湖、异龙湖等越来愈多的高原湖泊被纳入治理范畴,高原湖泊治理的历史至今已有26年。

早在2008年,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就在滇池治理示范中实践成功“花-鱼-蚌”水生态构建技术体系,首次在滇池有蓝藻爆发、水质为劣V类的水域种出了海菜花。

但在这26年中,海菜花虽然被数次重引入曾经的分布区,但最终都未能成功定殖扩散,这也让很多人形成了海菜花很难种的印象。

海菜花在野外能否生存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水体能见度高低;2、叶面上的附着性藻类多少;3、天敌的捕食压力高低。

这三个问题在人工种植条件下,通过人为管理都可以克服;但在野外状态下,浮游藻类过量生长会影响水体能见度,附着性藻类会影响海菜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小龙虾、福寿螺、草鱼、鲤鱼(历史上与海菜花共生的鲤鱼均为高原湖泊特有种,普通的红褐鲤在大多数海菜花原生环境下是外来物种)等外来物种会大量取食海菜花。

方案中认为海菜花野外种植的关键在于必须构建出多营养级的近自然水生态系统。在项目区域通过重引入多种浮游动物、本土螺、虾、蚌等大型底栖动物和功能性鱼类消除藻华和附着性藻类,其中功能性鱼类包括多种本土大型肉食性鱼类,用来降低草食性、杂食性物种对海菜花的捕食压力,以此为海菜花在野外生长创造出条件。

在生态修复路线清晰后,项目在实施层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种苗。

镜朗生态前后多次在盘龙江及昆明周边的水库中采集了多种底栖动物和鱼类,带回种苗基地进行扩繁。

可海菜花在昆明仅在丰泽园植物园尚有野生群体分布。一方面野生海菜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不能从野外随意采挖。另一方面,此前的实践已经证明,来自野外的海菜花植株在与原产地差异大的水体环境难以成活。

昆明丰泽园中的原生海菜花


唯一的办法只能寻找人工种植的海菜花了。海菜花的种植大部分集中在楚雄和大理一带,石屏异龙湖周边也有少量种植,可路途遥远,沉水植物长途运输损耗极高,到达后的成活率也是未知。

在镜朗生态犹豫纠结如何从外地运输植株之际,经晋宁区政府工作的李继明老师对接,2022年2月底,镜朗生态找到了昆明本地种植海菜花的村子——晋宁区甸心村。

甸心村的海菜花田


甸心村当初作为扶贫项目引进种植了海菜花,近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和餐饮消费的冲击,海菜花的价格下跌至不足原价的1/3,这价格连人工成本都不够,所以正在计划将海菜花替换成经济价值更好的莲藕。

正在替换种植莲藕的海菜花田


老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镜朗生态与甸心村村委会沟通之后,一拍即合,双方迅速签订了采购合同,并由村民们帮助镜朗生态在翠湖进行种植工作。同时甸心村也因此预留下了种植海菜花的水田,并在4月重新种植了海菜花,作为以后生态修复项目的种苗。

在昆明翠湖公园项目区内种植海菜花


让我们更为欣慰的是,由于生长海菜花的水域水质清洁,其他水草和水生昆虫众多,重新恢复的海菜花田已经成为高质量的栖息地,斑嘴鸭、绿头鸭、白胸苦恶鸟、黑水鸡和普通翠鸟等野生鸟类已经出现在了海菜花田中。

至此,一根海菜花串联起了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晋宁甸心村,种出生态致富路》




  【 于春日绽放,“清流精灵”重现翠湖 】  


镜朗生态通过清理外来物种、构建生态堆体、重引入本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为海菜花营造了较为理想的水生态环境,具备种植海菜花的条件。2022年3月23日,第一批300丛海菜花在翠湖顺利种植,从3月至4月,前后共计有超过6000丛海菜花被引入翠湖NbS试点项目水域。

4月14日,我们可喜地看到翠湖时隔半个世纪成功定殖并开花,各个花朵洁白叶柄纤长,重铸了翠湖靓丽的水中花园。截至目前,翠湖公园内种植的海菜花长势良好,叶片宽阔肥大且干净,朵朵白花在水面随波荡漾,蔚然成景。

“翠湖水面上持续绽放的海菜花,是水下生态系统复苏,各类动、植物欣欣向荣的标志”昆明市五华区水务局滇池管理科科长翁赛钦介绍道[2]。



[2] 来源于云南信息报发布的《翠湖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成效初现海菜花时隔半个世纪重现翠湖》


翠湖的湖面上点缀着洁白的海菜花


后续,镜朗生态还将引入滇池金线鲃和云南光唇鱼等土著鱼种,并继续对翠湖项目区进行生态监测,进一步梳理形成调查数据,为水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信在五华区政府和各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广大游客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下,此项目将为云南高原湖泊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为云南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助力。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不止于此,未来,镜朗生态将和汇丰中国一起,继续在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地区逐步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并将成熟的经验模式示范推广为适宜不同区域环境的规范和标准,贡献于更多需要开展类似工作的国家和地区,为助力国家推进低碳转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镜朗生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